前不久,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2019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于7月30日正式实施,两张负面清单均比上一版再次缩减了8项措施,其中全国版负面清单减至40项,自贸版负面清单减至37项,外资进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限制进一步放宽或取消。
如果把两张负面清单分别与上一版相比,我们可以看出,2019年全国版负面清单保持了与2018年相同的体例结构,但在内容上对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投资墨锭、宣纸等行业领域进行了调整或删除,而新版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则取消了水产品捕捞、出版物印刷等领域对外资的限制,继续进行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对于多个领域进一步对外资开放,全国各个自贸区的优势和需要抓住的机遇在哪里?
2019年8月2日,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接受《自贸朋友圈》采访,谈2019版“负面清单”正式实施,各地自贸区外资准入再开放。
孙元欣教授表示,对上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片区的建设,国家鼓励外资参与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里面有集成电路,5G芯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天航空等等,对于上海自贸区的产业定位,是高度吻合的。第二,有助于上海成为新开放政策的重要承接地。第三,有助于中外企业合作创新,例如跨境研发,跨境金融结算,国际化金融创业孵化器等等。第四,有助于上海新旧动能的转换。
(来源:自贸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