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营商环境,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路,是各级政府都在努力的一个方向,各地也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特色。浦东在日前正式启动了“单窗通办全覆盖改革”,所有的审批一个窗口搞定,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
目前,在浦东行政服务中心一楼A、B岛办事区域,原先设置的“市场监管”、“卫计委”、“商务委”窗口已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45个综合窗口。在市场准入许可证办理等环节,在区级事权内无论办理什么事项,都只要把材料递进一个窗口。由于实施综合受理,审批部门间的一部分信息得以共享,因此一些事项的申办材料也缩减了。浦东新区19家行政审批机关的401个审批事项中,除64项在基层单位或现场提供就近服务外,其余337项审批目前已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而从1月20日起,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也将向“单一窗口”集中。浦东优化营商环境,打“四个集中一次办成”浦东优化营商组合拳。所谓“四个集中”分别为:推进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重点区域建设项目集中验收。
关于此次话题,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受邀做客东方财经《632观察》,与我们一起探讨浦东“单窗通办”改革。
对于浦东新区将审批事项分为“64项”与“337项”,孙元欣教授认为,浦东新区的设计方案较为合理,它采取的是分类处理的方式。对于需要获得行政审批的居民群众,采用了社区或现场办公,使居民办理获得便捷。对于企业相对复杂的事项,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这种分类处理的方式是符合实际的,通过“单窗通办”、“一口受理”机制,能够避免过去的“多头审批、分散审批”现象。
关于此次改革的难度,孙教授解释道,“单一窗口”改为“综合窗口”明显提高了难度与复杂程度。改革需要面临的是审批流程和进度的优化,疑难杂症的解决处理,审批准确率的提升,都是十分有难度的。所以此次改革实际上是政府的难度和复杂度提高,对于企业来说则是方便。
浦东新区此次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线下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现场办理、线上通过互联网,打造了立体化政务系统。孙元欣教授认为线上功能更为强大,它处理事项包括区级事项100%、市级事项80%、国家级事项50%。根据我们之前所作的关于浦东新区市场环境便利度和透明度的企业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形式来开展行政审批是大为赞赏的。
谈及日后的改进期望,孙教授建议,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已做了集中办理等许多改革,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较多,有待进一步缩减。建议先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这样利于政府办事复杂度的降低,同时给予企业更多便利。此外,还应发挥专业组织作用,引入专业中介组织,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632观察》是一档大型演播室访谈节目,重点聚焦重大经济政策、新闻热点、社会现象、重大民生问题等内容。节目全景式展现上海的新事物、新做法、新思考、新经验,精准解读新闻事件对全国的影响,多角度观察、传递热点事件背后的各方声音,提供多元意见平台。